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一月 轴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一月 轴
作者
书体
色彩
设色,青绿
装裱形式
轴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175x97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绢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监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冬景(雪景)
冬景
主要主题
山水
夜景(月景)
月景〈月亮倒影在水中〉
主要主题
山水
奇石
主要主题
建筑
台阁
主要主题
花草
梅(白.红.蜡梅)
主要主题
节令与二十四节气
年节
元宵灯节
主要主题
器用
灯笼
人形灯、宫灯、提灯、巨型锦灯、灯架
次要主题
人物
孩童
次要主题
人物
仕女
次要主题
人物
高士(士人、隐士)
高士
次要主题
人物
侍从(侍女、童仆)
次要主题
建筑
回廊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其他主题
山水
云
其他主题
人物
百姓
其他主题
器用
服饰(对人)
巾帽、披帛
其他主题
器用
童玩
爆竹、婴戏、面具、华盖、大刀
其他主题
器用
乐器
鼓、唢呐、钹
其他主题
器用
花器
瓶
其他主题
器用
饮食器
其他主题
器用
家俱(屏风)
桌、椅、竹卷帘
其他主题
器用
水晶眼镜
其他主题
建筑
篱笆、围墙
其他主题
建筑
栏杆
其他主题
建筑
池水
其他主题
建筑
庭院
其他主题
建筑
桥
其他主题
建筑
寺庙
其他主题
建筑
房舍
其他主题
建筑
水榭
其他主题
器用
扇
折扇
技法
技法
说明
工笔
界画
皴法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苔点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一月 轴
英译名
Activities of the 12 Months: The 1st Month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33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四册,页275-276
参考书目
1.林莉娜,〈清画院月令图(一月)〉,收入林莉娜主编,《宫室楼阁之美 - 界画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0年初版),页112。 2.〈清无款画院画十二月令图(一月)〉,收入林莉娜编,《京华岁朝》(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年初版一刷),页38。 3.吴文彬,〈十二月令图中上元即景〉,《故宫文物月刊》,第47期(1987年2月),页97-101 。 4.陈韵如,〈时间的形状 —
内容简介(中文)
清朝的院本十二月令图,画上并未签署作者的姓名,但从笔墨的习惯来判断,可能还是唐岱丁观鹏那几位画家合作的。画的主题,在描绘一年十二个月中,民间生活情形。可能是按各地乡风,融会入画,所以也有许多不容易找出原来的故事。 这一幅画的是农历正月。正月十五的元宵夜景,屋中盛张灯彩,室外放着烟火。有的人却在赏月饮酒,後园里结架悬挂着彩灯,许多小孩们在灯架下游戏。上半幅山野之间点缀着提灯的远景。
内容简介(中文)
画家以圆明园实景为蓝本, 采单点透视画法, 描绘各月的生活型态. 画中有水域的表现, 符合圆明圆依山傍水的地理景观. 正月以卷棚顶游廊贯穿全局, 围墙院落沿此主脉布置, 端点为眺望用的楼阁. 清代皇家建筑屋顶厚重, 表现皇家的气派与体制, 木构造意味降低, 砖瓦味升高. 硬山取代悬山, 墙面取代搏风版. 这些月令图以界画人物为主, 画中亭台楼阁远近合於透视, 使用俯瞰法, 画中房舍屋顶
内容简介(中文)
月令图是传统风俗画的一种,画家采单点透视法,描绘各月中贵族的日常活动。正月以卷棚顶游廊贯穿全局,围墙院落沿此主脉布置,端点为眺望用的楼阁。清代皇家建筑屋顶单调厚重,表现皇家的气派与体制,木构造意味低,砖瓦味升高。墙面取代搏风版,表现柔顺圆形曲线。木装修栏杆有套方式、尺栏式,窗有布布锦式,点缀画面份外华丽。
内容简介(英文)
Activities of the 12 Mouths: The 1st Month Anonymous Ch’ing Dynasty(1644-1911) Representing activities of the 12 lunar months is a traditional from of genre painting. In this work are pavilions a
内容简介(英文)
Occupations of the Twelve Months Painters of the Ch’ing Court The “Occupations or the Twelve Months”, although not signed, can be attributed on the basis of the brush-work to T’ang Tai,Ting Kuan-p’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