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汇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微信登录
首页
菜单
首页
古瓷库
精选图像
器物典藏
书画典藏
瓷眼Beta
微信登录
书画典藏-名人书画合册 册 清龚贤林木桥亭
书画典藏
查看大图
基本资料
尺寸质地
题跋印记
主题技法
参考资料
类别
绘画
品名
名人书画合册 册 清龚贤林木桥亭
作者
书体
色彩
水墨
装裱形式
册(推蓬装?摺扇式)
创作时间
语言
释文
尺寸
尺寸位置
尺寸
本幅
20.4x60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纸
题跋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印记
作者款识
龚贤
本幅
龚贤
草书
龚贤
印记
印记类别
印记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
次主题
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次要主题
山水
溪涧、湍泉
次要主题
树木
寒林.枯树
其他主题
花草
芦苇
其他主题
建筑
亭
其他主题
建筑
桥
技法
技法
说明
写意
皴法
苔点
品名
品名类别
品名
出版者
出版日期
主要题名
名人书画合册 册 清龚贤林木桥亭
参考资料
参考类别
参考名称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六册,页2680-2682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62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九册,页52-59
内容简介(中文)
本幅选自〈名人书画合册〉第二十二开。画原本为摺扇,後改装为册页。前景写杂树交错成林,落笔浓淡交织,相映成趣,虽未添加彩绘,仍极具五彩班烂的层次效果。中景画一水成带,水边复筑茅亭衔接着小桥,将观赏者的视线,导引向画幅之外,也为摺扇有限的格局,作了巧妙地延伸。左上方画家自题:「晚风巢古柳,骤雨发新荷。龚贤。」「风」和「雨」,在此画中,并没有以实际的笔墨来描绘,然而画家却透过诗的陈述,为观赏者平添了无穷
内容简介(中文)
龚贤(西元一六一九-一六八九年),字半千,生於江苏崑山。少时曾随董其昌学画,明亡後寄居扬州,顺治末,迁居金陵,隐於清凉山半亩园。画风承袭董(源)、巨(然),点染苍厚,境界幽深,为金陵八家之首。本幅选自「名人书画合册」,画以大树居中,两侧作林壑楼阁与平台茅屋,背景留白为水。枝叶横斜,点苔浓密,用笔简洁,墨色清润,是龚贤移居金陵以後的成熟期画风。
内容简介(中文)
龚贤(西元一六一九-一六八九年),字半千,号半亩,江苏崑山人。性孤僻,与人落落难合。工诗文、行草。作山水从董源筑基,一变古法,用墨浓厚,自开生面,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为金陵八家。着香草堂集。本幅画林木迎风,桥亭过雨。用浓墨重点荷叶树石,以浅墨乾笔表现枯树芳亭。通幅急笔乱墨,逸笔草草,为龚贤随兴之佳作。本幅为「名人书画合册」第二十二开。
内容简介(英文)
Kung Hsien (1619-1689, style name Pan-ch’ien) was a native of K’un-shan, Kiangsu. When he was younger, he learned painting from Tung Ch’I-ch’ang, but after the Ming dynasty, moved to Yangchow and then
***本页面图片及文字资料均来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如需使用,请遵循
《故宮開放政策說明》
。